top of page

設計動機 /

  在時代推進下,萬華老店多面臨人口老化、人潮減少、競爭力降低、後繼無人等等的問題,打鐵尤為 嚴重。炙熱的工作環境、吃力的工作內容,難以吸 引年輕一代了解、甚至加入,可以說是面臨存亡之 秋。此外,處在被對岸各種廉價製品大量瓜分市場的劣勢,傳統打鐵店要如何轉型並永續經營,面臨嚴峻考驗。


  因此,這次本組相當榮幸針對萬華僅存的最後一家打鐵舖──三秀打鐵店進行老店重塑的計畫,期望以 嶄新的視覺設計(包括LOGO、名片、吉祥物、包裝等) 、創意的價值傳承以及相關宣傳活動來提升老店的 知名度及社會對文化保存的重視度。

設計目的 /

  由於時代改變,現代的社會大眾的日常生 活很難再與打鐵舖有所連結,進而也讓大 多數年輕的一輩對於打鐵的認識僅存於小說故事中。


  為了打破現況,本組期望以打鐵既有的文化價值,經由重新定義,使其透過「文化創意」的形式傳遞出去,讓三秀不僅是萬華巷弄間的小打鐵舖,還能涉足更廣泛的領域,躋身當代文創熱潮的一員。

品牌故事 /

  在火光的映照下,通紅的鐵材從煤炭中被抽出 ,在撞錘機的擊打下,一次次的如煙火般噴濺 耀眼的火花,不時還竄起些許火焰。在老闆有節奏感、來回的轉動中,原本鈍到看不見頭的鑿子慢慢有了鋒利的尖端。「唰」打好的鐵鑿 被插入水中,頓時白煙竄起,最後在礫石中等待冷卻。

  適時的拿捏鐵材的狀態,調整工序,是一種說不出口的經驗累積。每件鐵器的狀況不同,也導致每次細節的處理不盡相同,進而使打鐵增添了一份專屬於鐵匠的「人性」。在過程中,鐵匠勢必秉持著某種信念及執著,使成品在不知不覺中承載了其用心及期望。鐵器所蘊含的價值不再僅是最終的成品,而是由鐵匠主導並且經歷的過程,這也使出自鐵匠之手的鐵器較工業製成的多了一份珍貴、不可取代的情感。

鍛鐵
撞錘
焠火
冷卻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