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前言 /
萬華舊稱艋舺,當年凱達格蘭族皆以獨木舟(Mankah)載運土 產至此地河畔與漢人交易,當時俗稱番薯市街,後被稱臺北第 一街(今貴陽街)。
學者池田敏雄指出:「漢人以『蟒葛』或『蟒甲』,來表示番舟 ;以『艋舺』來代表番舟聚集之處,因而日後逐漸稱呼此地為 艋舺;日據大正9年改稱萬華,係取其「萬年均能繁華」之意。 而萬華在先民披荊斬棘、胼手胝足的開發下,使其發展成為與 臺南安平、彰化鹿港並列清代臺灣三大城市之一,而有「一府 二鹿三艋舺」的美稱。日據時期推行的「市區改正」,以至光 復後於萬華地區推行的各項重要公共建設,使得萬華地區的工 業,如:印刷、玻璃、打鐵等產業蓬勃發展,此外零售業也相 當興盛,加以南萬華(加蚋地區)一帶的農業,如茉莉花與豆芽菜 的栽植,使得萬華地區兼具多樣化的產業發展。
bottom of page